跟长城有关的成语谚语典故诗歌?

时间:2025-03-12 19:37:24 经典文案

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化和艺术中也扮演着丰富的角色。以下是一些与长城相关的成语、谚语、典故和诗歌:

成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形容只有经历过艰苦努力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英雄或强者。

雄关万里:

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逾越的关隘,也用来比喻事物的重要性和难以克服的障碍。

狼烟四起:

形容战乱不断,局势紧张。

烽火连天:

古代边疆报警的信号,也用来形容战火遍地,局势动荡。

兵临城下:

形容敌军已经迫近,形势十分危急。

众志成城: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穷。

固若金汤:

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

自毁长城: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损害自己的利益。

孤城绝塞:

形容地处偏远,孤立无援的城堡或要塞。

万里长城:

直接指代中国的长城,也用来比喻伟大的事业或艰巨的任务。

谚语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比喻基础要打好,才能建起高大的建筑。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形容没有到达关键的地方,等于白走一趟。

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

形容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形容事物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屹立不倒。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形容事情容易做,但要做好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长城内外皆故乡:

形容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都牵挂着自己的故乡。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形容建设长城的艰辛,不仅仅是孟姜女一个人的悲哀。

典故

孟姜女哭长城:

讲述孟姜女因为思念被征去修长城的丈夫,最终哭倒了一段长城的故事,象征着爱情的忠贞和坚定的意志。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 “玉门关”:

这些故事和传说增添了长城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诗歌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观海亭》(明·蔡可贤):城头望海海潮生, 白浪乘风撼塞城。

《澄海楼观海》(清·陈廷敬):长城枕山尾掉海, 海楼倒挂长城外。

《雨雪曲》(唐·卢照邻):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送人之军》(唐·贺知章):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塞下曲》(唐·王昌龄):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书愤》(南宋·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这些成语、谚语、典故和诗歌不仅反映了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