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4章中的一些好句摘抄及其感受如下: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句话是费孝通在本书的开篇之处提出的,也是他对中国社会最基础的观察。他认为,中国社会的根基在于乡土,在于那些深深扎根于土地的人们。这句话也奠定了整本书的主题和基调,即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剖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宝贵.”
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更是一种对土地的深深敬畏和热爱。泥土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他们了解土地的供给有限,必须精心耕作,谨慎使用每一寸土地。这种对土地的珍视和敬畏,是他们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这句话揭示了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的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
这句话反映了乡土社会中,乡下人对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不熟悉和慌张,以及城里人对于乡下人的误解和歧视。这种差异反映了城乡之间的隔阂和文化差异。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影响力都是不断变化的。
这些好句摘抄不仅反映了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揭示了乡土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土社会的特性和运作方式,以及它与现代社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