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操守
教师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教育教学的底线,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师德修养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规范
教师应遵循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道德规范。
职业行为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恪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
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水平。
激励机制
设立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术风气
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学术风气,反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教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际交往
教师之间应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风建设
加强教师作风建设,坚决杜绝有偿家教、收受礼品礼金等不良风气。
理想信念
强化“四个自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职业责任
教师应对职业责任在思想上承认和自觉认同,把它转化为认真履行的道德义务,落实到教师的全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
职业纪律
教师要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成为学生的表率,提高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对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服务
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
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建强教师党支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框架,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