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全诗大致可分为四段,通过对一次战争的全过程进行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兵的同情。
出征
首段八句:描述了出征的场面,从家中逐步推近到战场,从舒缓的场景推进到紧张的氛围,从娇纵的士兵推进到勇猛的强敌,也从侧面预示了战争的败局。
具体内容:“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战败
第二段八句:描绘了战斗危急和失败的场景,通过鲜明的对比,讽刺了将领的荒淫无耻和士兵的浴血奋战。
具体内容:“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被围
第三段十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被围战士的痛苦和浴血奋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对将领的愤恨。
具体内容:“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斗
第四段四句:写殊死搏斗的结局,表现了战士的悲壮和牺牲精神。
具体内容:“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建议
《燕歌行》不仅是一首描写征战生活的诗,更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和人物命运,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兵的深切同情。高适通过这首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都非常出色,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