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讲述了东汉末年刘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庐的诸葛亮,最终请其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内容: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虽为汉朝宗亲,但势单力薄,为寻求天下英才,以助其恢复汉室,他听闻了诸葛亮的大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隐居在南阳郡邓县隆中的草庐中。
三次拜访
第一次拜访: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往隆中,但诸葛亮外出未归,三人失望而归。
第二次拜访:
刘备冒着大雪再度来到草庐,这次诸葛亮又不在家,只见到其弟诸葛均。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意和邀请之意。
第三次拜访:
刘备第三次来到草庐,这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耐心等待并尊重诸葛亮的休息,直到诸葛亮醒来。两人深入交谈,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并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故事意义
“三顾茅庐”不仅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和诸葛亮的智慧与才能,还成为了后世形容诚心诚意多次邀请或拜访有专长的贤人的成语。
成语用法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对人才的尊重和诚意邀请,如:“公司为了请他出山,三顾茅庐。”
出处与文献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描写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诚意和智慧,以及诸葛亮的高傲与远见。两人的结合,为后世的蜀汉王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