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如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认为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认为无论与谁同行,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并且如果看到别人的不足,要反省自己并加以改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给别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宽广,而小人则常常忧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并重,缺一不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有资格担任老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认为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认为君子在饮食和居住上不应追求奢华,而应专注于工作和学习,并且要谨慎说话,追求正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认为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有合适的工具。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认为一个普通人的志向甚至比一支军队的统帅更为坚定,难以被剥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时光流逝之快,像流水一样不停歇。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认为在严酷的环境中,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不拔。
这些名言和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智慧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