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花流水”这一成语的出处及感情色彩,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成语出处
文学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群玉的《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句:“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
其他关联作品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亦使用过此意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二、感情色彩
贬义与中性
贬义用法: 多用于形容战败惨烈或事物衰败零落,如“敌军被击溃得落花流水”。 中性用法
文学赏析中的双重性 在李煜的词中,该意象虽仍带有暮春衰败的感伤,但更多被赋予人生无常的哲思,情感色彩相对中性。
三、补充说明
结构与语法:
联合式成语,多作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包括“狼狈不堪”“一败涂地”;反义词有“得胜回朝”“凯旋而归”。
综上,“落花流水”并非单一情感色彩的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感情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