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字的拼音是[bī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属于常用字。该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握着武器的样子,本义是指作战用的武器,也称兵器。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此外,“兵”字还可以引申为战士、士兵、军队、军事、军种等含义。
兵字的部首是 八,结构为上下结构,总笔画为7画。
1. 兵法:指有关军事策略和战术的学问。
2. 兵器:指用于作战的武器和装备。
3. 官兵:指军官和士兵的统称。
4. 士兵:指军队中的基本成员。
5. 老兵:指曾经在军队中服役并经历过战斗的士兵。
6. 兵团:指由多个部队组成的军事单位。
7. 征兵:指国家为了补充军队而进行的征召士兵的行为。
8. 阅读:指阅读书籍、文章等文字资料的行为。
9. 骑兵:指骑马作战的士兵。
10. 新兵:指刚加入军队的士兵。
11. 步兵:指以徒步作战为主的士兵。
12. 民兵:指由普通民众组成的军事力量。
13. 标兵:指在军事行动中起到示范或警戒作用的士兵。
14. 按兵不动:指军队在原地待命,不进行行动。
15.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空谈军事策略,不切实际。
16. 招兵买马:指招募士兵和购买马匹,以扩充军队。
17. 排兵布阵:指根据战场形势和作战需要,安排士兵的阵型和位置。
18. 损兵折将:指在战斗中损失了大量士兵和将领。
19. 兵来将挡:指敌人来攻时,有相应的将领和兵力进行抵抗。
20. 兵临城下:指敌军已经迫近,形势十分危急。
21.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2. 兵不厌诈:指在战争中使用欺骗和诡计是常有的事。
23. 兵不血刃:指在战斗中没有使用兵器,仅凭智谋取得胜利。
24.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大,士兵和战马都处于最佳状态。
25. 兵戎相见:指军队之间发生战斗。
26. 天兵天将:指神话中的天神和将领,也用来形容军队的强大和威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字典或咨询汉语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