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哲理名言警句?

时间:2025-03-17 23:26:28 经典文案

国学哲理名言警句丰富多样,涵盖了《周易》、《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孟子》等经典著作的智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国学哲理名言警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周易》

君子知道隐微的开始,也知道事态的彰显;也知道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这样的君子才是万众所敬仰的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马上到来的忧患。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忠实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很有益处;苦口良药吃起来很苦,但对治病很有好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再聪明的人考虑千次,也难免有一次失误;再愚蠢的人考虑千次,也难免有一次正确。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如果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华而不实。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这件事的人;喜欢这件事的人,又不如以这件事为乐趣的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小的事情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不要因为善行很小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恶行很小就任意去做。善行虽小,也是有利益他人的,积小善就能成大善;恶行虽小,但也会有损我们的德行和福报,日积月累,小恶就会变成大恶。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大于他的才能,就是君子;一个人的才能大于他的德行,就算是小人。一个人有德行没才能,那就是个庸人;一个人有才能却没有德行,那就是个坏人。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国语》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之门一旦被打开,就如山谷一般,深不可测,无论往里面填多少,都不能填满,最后令人一步步走向深渊。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

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偏移,月亮圆了之后就会开始亏缺。无论任何事情,一旦达到鼎盛阶段,就会调转放下,开始走向衰亡。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易经》上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付出友爱,别人同样也会以爱心来回报你;你能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些名言警句不仅体现了国学经典的深刻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