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
顾炎武认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气之盛者为神,神者天地之气,而人之心也”,这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他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爱国主张,强调每个百姓都有责任拯救国家。
对理学的正面批评
顾炎武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批评宋明理学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和对器物的研究。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观点强调每个百姓都有责任参与国家的兴衰,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提出“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
顾炎武认为“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
他强调“博学于文”,认为君子为学应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提出“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崇尚创新的独特见解
他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反对“独治”,主张“众治”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通过广泛的引证,证明了“君”并非专指封建帝王,从而提出了对“独治”的质疑,并积极倡导“众治”理念。
重视道德教化
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建设一个良善社会的基础,强调“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
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的民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顾炎武被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其经史考证的严谨学风对清代学者产生了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