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什么时候用?

时间:2025-03-15 13:34:20 经典文案

顿号,中文标点符号之一,主要用于分隔同类的并列成分。以下是顿号的主要用法:

并列词语之间:

用于直接列举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词语之间。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葡萄。”

简短的引文:

在直接引用简短语句时,引号内的内容之间通常用顿号。例如:“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并列数字:

如“他们约定在下午2:30、4:00和5:30见面。”这里的数字“2:30”、“4:00”与“5:30”之间是并列的,用顿号隔开。

单位和数值:

如“温度为25℃,湿度为60%。”这里的“℃”和“%”与前面的数字之间使用顿号。

并列成分之后有“等”“等等”之类词语: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时,“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类词时,“等”类词前应用逗号。

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

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

用顿号,不用逗号。例如:“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

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例如:“6000米高空”

总结:

顿号主要用于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特别是当并列成分较多或需要强调并列关系时。在引用、数字、单位和顺序关系等情况下,顿号的使用能够使句子更加清晰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