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的名言如下: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长幼有序。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曰:“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子曰:“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孔子对孝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