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关规矩法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时间:2025-03-14 21:51:54 经典文案

中国古代有关规矩法度的名言警句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离娄上》

解释:这句话比喻如果不遵守规矩和标准,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秩序。

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 《韩非子·问辩篇》

解释:命令是所有言论中最尊贵的,法律是做事时最应当遵循的。

况刑宪本以待小人之过,苟不至甚殆,不宜轻易害之。 —— 《商君书·更法》

解释:刑罚本来是用来约束和纠正小人的过失,对于君子犯的错误,如果情节不严重,不应轻易处罚。

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 ——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解释:如果人情高于法律,法律就如同虚设;如果完全依照法律而不顾人情,人情只是空占位置。只有兼顾人情和法律,才能保证天下太平。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 《商君书·画策》

解释:圣明的君王重视法律而不是道义,法律必须明确且命令必须严格执行。

以物与人,物尽而止;以法活人,法行无穷。 —— 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解释:贯彻法制对于天下太平的重要性,法律可以使人从愚笨变得智慧。

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顺。 —— 《商君书·画策》

解释:如果当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会安定;如果法律公正,老天也会顺应其意。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

解释:刑罚明确,邪恶就会知道畏惧。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 《尚书·大禹谟》

解释:宽恕过错不在于大小,处罚犯罪也不在于轻重。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 《国语·晋语七》

解释:处理事务时不躲避困难,有了罪过也不逃避刑罚。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 管子《管子》

解释:法律是天下人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是一切事物的准则。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 管子《管子》

解释:制定法律来管理百姓会带来吉祥,背离法律治理国家则会带来不幸。

这些名言警句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规矩法度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强调了法律在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