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是徐志摩在192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原题为《落叶》,后收入《落叶集》。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
文章概述
《落叶》这篇文章是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回答学生们关于如何解决生活枯燥和痛苦的问题。文章通篇贯穿着“感情”二字,宣扬人的感情和“真的人生”的重要和作用。
主题思想
徐志摩在文章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纯的个性”,而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去沐浴。他坚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认为感情是社会组织的基本成分,是摆脱黑暗社会阴影的力量。
艺术特色
排比句式:
文章开头使用“一片,两片,三片……”的排比句式,生动地描绘了落叶飘落的情景,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
比喻手法:
徐志摩将落叶比作翩翩起舞的蝴蝶,表达了对落叶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色彩描写: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落叶的多种颜色,如翡翠般绿、金子般黄、火一般红,展现了落叶色彩的丰富性。
情感真挚:
徐志摩以真挚的情感写下此文,他对社会黑暗和自身困境的深刻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自剖性:
文章中的自我解剖和坦诚态度,展现了徐志摩勇于面对自身弱点的一面。
结语
《落叶》不仅是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更是徐志摩对人生、感情和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徐志摩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自由、个性的渴望。这篇文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徐志摩经典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希望以上赏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徐志摩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