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是一个 汉语词语,意思是 书写后置于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铭文。它是一种具有激励和警戒作用的格言,通常被放置在人们容易看到的地方,如办公桌、书桌等,以提醒自己坚持原则、指导行动或鼓励自己。
座右铭的典故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崔瑗,他因兄长被杀而逃亡,遇赦后作铭以警戒自己,并将铭放在座位右边,因此得名“座右铭”。这个词语的引申意义已经超越了最初的用途,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个人信条或格言。
座右铭的内容可以是一句简短的箴言、名人的名言或故事中的警句,旨在启发和激励个人。它可以是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也可以是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和自律的座右铭。
综上所述,座右铭是一种用于自我激励和警戒的格言,通常以文字形式存在,并放置在人们容易接触的地方,以便随时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