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陈国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发现国内贫穷和腐败现象严重,决定辞职离开鲁国,在鲁国东南方的陈国找到了一个知音,得以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
孔子与颜回
颜回问孔子如何才能使人们听从教诲并遵守道德,孔子回答道:“在言语中要真实、行动中要慷慨、求知中要刻苦、怀疑中要谨慎、有错时要及时更正”。
孔子与楚昭王
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被围困七天没有食物。孔子依然弦歌不止,表现了他的坚韧和对仁义之道的坚守。
孔子与弟子们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他把它吃了。孔子以为他在偷食,经过解释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孔子与冉求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气愤无比,最后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孔子与子路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子路抱怨地说:“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孔子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
孔子与师襄
孔子向师襄请教学琴,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最终掌握了《文王操》的精髓,琴声让师襄惊叹不已,孔子说:“我感到面前站立着一位古人,正是文王。”。
孔子以德报怨
孔子的弟子遇到一个人,对他特别好,但这个人总是欺负他。孔子问弟子如何回报,弟子说要以德报怨。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坚韧和对道德、仁义的坚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