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描述山川光秃的成语
牛山濯濯 源自《孟子·告子上》,原指牛山因过度砍伐而光秃,现多比喻人秃顶或事物荒废。例如:
>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苦彼濯濯也"
童山濯濯
与“牛山濯濯”同义,强调山无草木的荒凉景象。例如:
> "童山濯濯,不毛之地"
二、扩展描述土地荒芜的成语
不毛之地
形容土地贫瘠,连草木都不生长,常与“赤地千里”连用。例如:
> "战争过后,这片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荒山秃岭
直接描绘山岭光秃的景象,强调自然环境的荒凉。例如:
> "探险队穿越荒山秃岭,历经艰险"
三、其他相关成语
枯木朽株: 比喻衰败无用之物,如"人到老年,犹如枯木朽株" 发秃齿豁
注:
"光秃秃"本身虽为形容词,但非成语,常见于日常描述中(如"光秃秃的树枝");
若特指人秃顶,可用"秃头巾""秃瓢虎"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