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在《论读书》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读书的本质
林语堂认为,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因为它们多是编的,而不是著的,不具有原创性。教科书只是各门知识的分类整理,虽然能提供一些知识,但难以有思想的启迪。
读书的目的
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这种读书能够启迪思想,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智力。
读书的方法
读书须先知味,即要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林语堂强调,读书人最重要的是能去迂腐,除所知障,破俗见陋习,恢复灵性,与时俱进,有创造性思维。
读书的态度
林语堂反对为了权势或利益而读书,认为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清高之举。他引用了宋代诗人黄山谷的名句:“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读书的价值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每个人获取精神自由的重要途径。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生是受制于现实琐碎的,而一旦打开书籍的大门,便能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灵感的世界。他强调,阅读的真正艺术在于享受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堆积。
对学生的建议
林语堂在《论读书》中提到,读书没有可以训勉的地方,会读书的人是自己脑里做出来的,并非教员教他做出。因此,他建议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而不是盲目地跟随他人的指导。
这些观点不仅反映了林语堂对读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自由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