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和烘托都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 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某一事物或情感更加鲜明突出,但它们在概念、强调和侧重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概念不同
衬托:是通过两种事物相对照,用一个事物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特质。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相似的事物来衬托主体,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体。
烘托:是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烘托通常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间接表现主要对象。
强调不同
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对照,通过对照使其中一个事物显得更加突出。正衬通过相似条件衬托,反衬则通过对立条件衬托。
烘托:强调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增强主要对象的感染力,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烘托通常是通过环境、氛围等间接手段来表现主要对象。
侧重不同
衬托:侧重于通过对比和对照来突出主体事物,主体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相似事物衬托,反衬是用相反事物衬托。
烘托:侧重于通过侧面描写来增强主要对象的感染力,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烘托通常是通过环境、氛围等间接手段来表现主要对象。
例子
衬托:
正衬例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通过五岳、天台的高峻来衬托天姥山的雄伟。
反衬例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春天的生机盎然来反衬国家的破败。
烘托:
例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通过对周围人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
例子: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通过描写雨和蛙声来烘托夜晚的静谧和深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衬托和烘托虽然都是用来突出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但它们在概念、强调和侧重点上有明显的区别。衬托侧重于对比和对照,而烘托侧重于侧面描写和间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