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5-03-12 22:08:38 心情文案

登堂入室

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不满地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鸣鼓而攻

故事: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站在保守一边,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并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以强凌弱

故事:

孔子想游说奴隶起义首领跖走入正途,但跖却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

三月不知肉味

故事:

孔子在齐国欣赏到了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并深受感动,以至于连续许多天吃肉都没有味道。这个成语原是用来形容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后来也被用来形容贫穷。

道不拾遗

故事:

孔子在鲁国担任官职期间,鲁国的政治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诚实守信,掉了东西都不必担心被拾走。孔子不满,批评子路的技艺虽然高超,但还未达到真正的境界。

见义勇为

故事:

孔子鼓励弟子在见到正义的事情时要勇敢地去做。

怨天尤人

故事:

孔子认为,君子不会抱怨天命,也不会责怪他人。

安富尊荣

故事: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君子居住在某个国家,如果君主重用他,就会感到安定富有并保持尊荣。

彼一时此一时

故事: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到,君子不会怨天尤人,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情况和机遇。

尽善尽美

故事: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并深受感动,以至于连续许多天吃肉都没有味道。这个成语原是用来形容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后来也被用来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侃侃而谈

故事:

孔子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地位相当于下医生。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不冷不热恭顺,相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尊敬而又不安,特别之小心。

不舍昼夜

故事: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绝地奔流吧!

始作俑者

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也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茅塞顿开

故事:

孟子有个学生叫高子,他跟从孟子学习不久就放弃,转而到别处学习技艺。孟子知道后对他说:“山间小路因为有人行走慢慢变成大道,如果没人行走则会被杂草堵塞。”高子听后有所领悟,向孟子表示自己接下来会好好学习。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行为,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