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重视道德教化的名言如下: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恬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志者,事竟成
满招损,谦受益
3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3. 言必信,行必果
3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6.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7.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人对道德教化的重视,涵盖了立志、学习、修身、处世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