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即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以下是其详细来历:
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背景:19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迫使他们每天工作12至18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结果:经过艰苦的斗争,工人们最终赢得了胜利,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八小时工作制。
第二国际的决议
纪念: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响应:这一决定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劳动人民都会举行集会、游行等活动,共同庆祝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中国的庆祝
早期活动: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首次大规模纪念: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
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