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一些经典段子包括: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用自己的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
世间所能给予的最大恩惠,就是思想真正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而这些只有在独处时才能获得。
你对世界的理解深度,决定了你的痛苦程度。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幸福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以及满足中的。
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若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
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
与善比较起来,恶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恶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满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虚幻,这样,在他那里,痛苦成了人生的积极因素。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