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独木舟是一艘 新石器时代的水上交通工具,于2010年在浙江余杭的茅山遗址被发现。这艘独木舟由整段巨木凿成,头尖尾方,全长7.35米,最宽处0.45米,深约0.23米,船沿厚约0.02米。它是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的独木舟,也是国内考古发掘出土中最长、最完整的史前独木舟,距今约5000年。
独木舟的出土地点位于茅山遗址南部一条通往北侧村落的南北向古河道中,古河道北窄南宽,略呈喇叭口状,上部被年代略晚的良渚文化水稻田叠压,表明茅山遗址良渚文化时期聚落本身也有着早晚的时代变迁。
良渚独木舟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中国水上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还进一步实证了《易·繫辞下》中记载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古代记载。这艘独木舟的保存难度很大,出土时处于淤泥层中,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迅速氧化,质地变得十分脆弱。因此,在出土后采用套箱法用大型设备搬到仓库,经过冷冻、脱水脱盐等一系列复杂工序,长达数年之后,才使得这艘5000年前的小舟展现在我们面前。
良渚独木舟的出土,不仅展示了良渚先民对木材的加工能力以及在水上活动方面的探索,还反映出当时的水运交通和经济活动情况。其最大载货量能达到300千克,表明它在良渚文化时期可能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