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描写人物片段摘抄加赏析?

时间:2025-03-18 23:20:08 说说文案

《儒林外史》人物描写片段摘抄及赏析

片段一

原文

那日天色已晚,竟投了一个小村店安歇。到得店门口,只见一个老者出迎道:“客官请了!小店一贫如洗,止好粗茶淡饭,伏乞将就。”王冕也不计较,走进店里坐下。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冕在出游时在一个小村庄里投宿的情景。作者通过“天色已晚”、“小村店”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凄凉、荒僻的气氛,暗示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苦。同时,“一贫如洗”的说法表明了这个小店主人家境贫困,生活艰难,而“粗茶淡饭”则是对店主招待客人食物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之低。最后,“也不计较”、“走进店里坐下”等语句则展示了王冕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整段文字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凑,充满了生活气息。

片段二

原文

“秦中书即写了一封回信,叫人送去。那管家接过,送了出去。他捧着这封信,一路走回来,心里只是疑惑:‘奇怪!奇怪!这样一封信,怎么不见里面说起银子的事?’”

赏析

这段文字来自《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寒士乐施资兴建愚夫 贪利丧厥躯”,通过秦中书与管家的互动,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对金钱利益的极度重视和贪婪。管家在送回信的过程中,反复疑惑信中为何没有提及金钱,这一细节生动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人们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和贪婪。

片段三

原文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赏析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片段四

原文

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著诏书,带领许多人,将著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秦老在朝廷遣官送来诏书时的情景。通过“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秦老年迈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经历。诏书的到来,象征着朝廷对秦老的尊重和礼遇,但秦老“手扶拄杖”的形象,又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和悲凉。这一片段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物的复杂心态。

片段五

原文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