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ēn xiān shì z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与历史典故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了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孙子刘衡山(即刘安)在战斗中总是亲自带头,勇敢冲锋,激励士兵。
《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描述了隋炀帝杨广在战争中也是身先士卒,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所向披靡。
成语用法
主谓式成语:可以作谓语、定语。
褒义成语:含褒义,常用于形容英勇无畏、带头示范的领导者或英雄人物。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以身作则、一马当先。
反义词:瞠乎其后。
示例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在成都保卫战时,亲自带领军队冲锋陷阵,表现出身先士卒的精神。
东汉末年孙策:在创立东吴政权的过程中,孙策善于用人,虚心听取意见,亲自上阵,激励将士,最终取得成功。
通过这些解释和示例,我们可以看到“身先士卒”不仅是一个形容勇敢作战的成语,还广泛应用于形容领导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