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节制思想主要产生于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雅典经历了民主政治的兴起和衰落,文化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潮和流派。苏格拉底通过理性思考和哲学探究,试图解决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矛盾和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节制作为一种美德,在《回忆苏格拉底》的多篇对话中都有论述,并在《理想国》中成为了四主德之一。他认为美德即是知识,拥有了关于节制的知识的人是不会做不节制的事情的。然而,在人是否能拥有完满的知识这个问题上,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存在分歧。苏格拉底提出神明是一切美德的来源,只有神才拥有完满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思想背景还包括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他生活在雅典民主制陷入深刻危机的时期,民主制度演变成极端的民主,甚至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官吏和陪审团成员,导致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偶然中签的人手中。当时社会上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随心所欲、奢侈浪费的趋势正在增长,人们竞相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传统的宗教信仰已经动摇。在这种背景下,苏格拉底通过哲学探讨,试图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节制思想是在雅典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形成的,他通过哲学探究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关于节制美德的定义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