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乐的人。”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曾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做事勤快而言语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求教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说真正热爱学习。”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方面,那就不叫教育。”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可以改变,但一个君子的志向是不能被剥夺的。”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自己想要立身处世,也帮助他人立身处世;自己想要成功,也帮助他人成功。”
这些篇章涵盖了学习、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论语》中非常经典的格言,适合小学生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