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日对酒》(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祭诗》
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无雨少黄梅》
清明无雨少黄梅,这条谚语在梁章钜的《农候杂占》里给改动了一个字,“少”换成了“旱”。是说如果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的时候下雨的话,那么“必多梅雨”,这是农民们熟悉的。一个气象谚语。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出自梁章钜的《农候杂占》,他注为“闽谚”,由这条谚语可以看到,在农历四月份之前大都是很寒冷的,所谓“春寒”,此之谓也。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出自清人翟灏的《通俗编》卷三“时序”条下。他在里面引用了田汝成《游览志余》里的一个说明,说是把这条谚语写好后,贴在堂屋前面的柱子上,到了夏天就不会有“青虫扑灯之忧”。呵呵,一个美好而幽默的想法罢了。
《清明螺,抵只鹅。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节前的雨水频繁,预示着春雨的来临。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节期间常常阴雨连绵,这种天气会持续几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节期间晴天较少,而谷雨期间阴天较少。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清明节期间即使天气晴朗,也不必过于担心;谷雨期间即使下雨,也不必过于忧虑。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小麦怕清明时节的霜冻,而谷子则怕秋天干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节期间如果有霜,那么梅雨就会减少。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节期间如果有雾,那么夏季和秋季的雨水就会较多。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