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留下了大量的教育着述,包括《给教师的建议》《给父母的建议》等作品。以下是一些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警句及其出处: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为粗壮的大树。
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祖国——是慈祥而又严格的母亲。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
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做一个美的人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进行道德教育,造就真正的人——就是在号召做一个美的人。
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从周围世界的美和人的关系的美中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恳,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这种美。
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
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这些名言警句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深刻见解和对学生的关爱,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