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故事概括如下:
背景
春秋时期,书籍以竹简为主,需用熟牛皮绳编联。孔子晚年专注于《周易》的研究,该书内容深奥,篇幅庞大。
核心事件
孔子为深入理解《周易》,反复诵读、批注,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因过度摩擦多次断裂,需多次更换。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读《易经》至“韦编三绝”,成为后世形容刻苦治学的典型典故。
延伸影响
孔子的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易经》的钻研上,还贯穿其一生。他整理古籍、修订《春秋》,致力于恢复礼乐文化。后世以“韦编三绝”激励学者勤奋治学,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励志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