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秦汉时期边关的景象和诗人对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
具体解释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里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并不是指秦朝和汉朝的明月和关隘,而是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通过这种表达,诗人突出了边关的古老和边防的持久。
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述了边塞将士远离家乡,跋涉万里,至今仍未能归来的艰辛。这里的“万里”极言边塞和内地距离遥远,空间辽阔,同时也表达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对将士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如历史上的卫青和李广,能够守护国家,不让外敌侵犯。这里的“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是古代北方的重要山脉,这句诗意味着如果有英勇的将领在,就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侵犯中原。
整首诗通过对比秦汉时期的边关和月亮,以及唐代的边塞战争,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同时也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能够守护国家,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