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故事和言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
孔子刻苦学习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但他非常好学,通过自学成才,并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孔子与宰予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这表明孔子虽然宽容,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孔子欣赏音乐
孔子在齐国欣赏到了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并深受感动,以至于连续许多天吃肉都没有味道。这个成语原是用来形容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后来也被用来形容贫穷。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但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第一次是因为孟子学了些丧葬、哭泣的事,第二次是因为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第三次是因为孟子搬到了学宫旁边,受到良好的教育。
孟母买肉啖子
孟子小时候,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为什么杀猪,母亲后来后悔,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这个故事体现了孟母对孟子的诚实教育。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了几次梁惠王后,又见到了梁襄王。孟子认为梁襄王不像一个国君,并对他说:“只要天下统一了,自然就安定了。”这表明孟子对天下大势有深刻的见解。
孟子与梁惠王
孟子去见梁惠王时,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虽然爱百姓,但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个故事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批评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孔子和孟子的智慧和品德,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教育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