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孔子论语子罕第九的全文解析?

时间:2025-03-16 06:07:58 伤心文案

《论语·子罕第九》中,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论和故事反映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个人修养以及他对天命和仁德的重视。以下是对该篇第九章的全文解析: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文:

孔子说:“凤鸟不飞来了,黄河也没有出现河图,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解析: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但直到晚年,天下各国仍未采纳他的建议,周朝礼崩乐坏的现状仍未改变,因此他感到失望和无奈,发出如此慨叹。

子牢曰:“老师说过,‘我不能被当世所用,所以精通了各种技艺。’”

译文:

子牢(孔子的学生)说:“老师说过,因为我不能被当世所用,所以我精通了各种技艺。”

解析:子牢的话反映了孔子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学习和实践的精神。孔子小时候家庭困难,不能做官,因此他不得不学习各种技艺以维持生计,这也成就了他多才多艺的品质。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啊。有个鄙夫问我,我对他问的问题一无所知。我从两头追问,直到我竭尽所知。”

解析:孔子在这里表达了谦虚的态度,即使他自认为有知识,也认为自己有所不知,并且愿意尽力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却赞同天命和仁德。

解析:孔子重视天命和仁德,认为这些是道德修养的核心。他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应该以义行为本,而不是追求私利。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

达巷党的人说:“伟大呀孔子!他学问渊博,却不能成为名家。”孔子听到后,对他的学生说:“我该专心干何事?专心驾车呢?还是射箭?我看还是驾车吧。”

解析: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在听到别人赞美他博学多才时,仍然保持谦虚,认为自己的专长并不在于某一技艺,而是愿意在任何一个方面尽力而为。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礼制。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做法。在堂下拜见君主,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堂上拜,没有礼貌。虽然与众人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解析:孔子在这里表达了对礼制的尊重,即使现在有些做法更为节俭,他也愿意遵循传统的礼仪,认为在堂下拜见君主才是符合礼的行为。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我膨胀。

解析:孔子在这里强调保持内心的平衡和中正,避免极端的行为和言辞。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在匡地被困,他说:“文王已经不在,但是他的礼乐典章难道不在我这儿吗?上天如果要丧失这些文化,后死者的我便不得参与这个文化了;上天如果不让这种文化丧失,匡邑的人又能把我怎样?”

解析: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认为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守文化,相信自己能够为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