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俗语是一种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产生双关意义的语言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谐音俗语:
拽着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牵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被单蒙桌子——作为(包围)很大
四扇屏里卷灶王——话(画)里话(画)
麻袋换草袋——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脑瓜上套袜子——能出角(脚)了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大萝卜进菜窖——没影(缨)了
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31.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32. 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33.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这些谐音俗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还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谐音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