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讲述了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城,通过拉车谋生,最终因社会不公和命运捉弄而堕落的故事。以下是每章的概括及赏析:
第1章
概括:祥子来自农村,18岁时因父母去世和失去几亩薄田,被迫来到北平城成为一名人力车夫。他勤劳朴实,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祥子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辆新车,开始了他的拉车生涯。
赏析:祥子的梦想简单而坚定,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展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作者通过对祥子背景和性格的描写,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北平车夫”形象。
第2章
概括:北平发生战争,祥子在混乱中被抓去当兵,他的新车也被抢走。后来,他趁乱逃出,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这些骆驼后来被他以三十五元卖给了一个老人,成为他新的希望和资本。
赏析:祥子的努力和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预示了他未来的不幸。骆驼的出现不仅是物质上的补偿,也象征着祥子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希望,为他赢得了“骆驼祥子”的称号。
第3章
概括:祥子带着三匹骆驼回到北平,将它们卖给了一位老人。在逃亡过程中,他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无意中透露了自己与骆驼的关系,从此得名“骆驼祥子”。这一事件让他感到既无奈又无助。
赏析:祥子的病倒不仅是身体上的打击,更是心理上的挫败,预示着他未来命运的进一步恶化。“骆驼祥子”的称号不仅是外号,也象征着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无奈,反映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刻板印象。
第4章
概括:祥子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他的拉车生涯。
赏析:祥子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他的拉车生涯,这一章通过祥子的日常工作生活,进一步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第5章
概括:祥子仍然省吃俭用,但他的思想和为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杨家拉上“包月”只四天就被折磨得不得不辞掉了。
赏析:祥子在杨家的经历反映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不公,他的思想和为人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消极和堕落。
第6章
概括:离开杨家回到人和车厂,虎妞请祥子喝酒。酒后,在迷迷糊糊中祥子被虎妞骗上了床。事后,祥子心里万分矛盾,对虎妞既愤恨又想念,同时还夹杂着害怕。
赏析:这一章通过祥子与虎妞的关系,展现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欺骗,祥子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也反映了他的无奈和绝望。
第7章
概括: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赏析:祥子在曹家的经历进一步展现了他善良、淳朴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尊重和关爱。
第8章
概括:同在曹家帮佣的高妈劝祥子把钱拿去放高利息贷款或者存进银行来生利息,祥子都不敢;高妈劝祥子起会,他也不敢。
赏析:高妈的建议反映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祥子的不敢接受也体现了他的无奈和恐惧。
第19章
概括:祥子病了一个月,还没完全康复就拉上了车,没几天,他又病了,一病又是一个月。祥子生病期间,小福子来和他说说话,虎妞醋劲大发,有意破坏小福子的“生意”,小福子忍受屈辱拉着弟弟来向她赔罪,两人重归于好。为了维持生计,祥子拼命拉车挣钱;虎妞怀孕之后,不运动又贪嘴。最后因难产而死。
赏析:这一章通过祥子的生病和小福子的死亡,展现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无情压迫和底层人民的无奈与绝望。
第20章
概括:祥子卖了车,埋葬了虎妞。正当小福子向他表示愿意和他结合时,二强子却突然出现,无耻地责骂女儿,祥子和他打起来。祥子发现,要是和小福子在一起,就必须养活她和两个弟弟以及她的酒鬼父亲。祥子卖掉一些杂物,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