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的内容?

时间:2025-03-15 16:42:30 伤心文案

《论语》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的内容如下:

第十一章:《论语·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孔子说:“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第十二章:《论语·里仁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如果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第十三章:《论语·为政篇》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说:“不能侍奉人,怎么能侍奉鬼呢?不知道生,怎么能知道死呢?”

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说:“过犹不及。”

第十四章:《论语·里仁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见到贤能的人要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要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虽说是没有学习,我也一定认为他是有学问的。”

第十五章:《论语·为政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是否在为人谋事时不尽忠?与朋友交往时不守信?传述别人的话时不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们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第十六章:《论语·雍也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实质超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超过实质,就会显得华而不实。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第十七章:《论语·述而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吗?”

第十八章:《论语·泰伯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能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奋斗终身,不也很遥远吗?”

第十九章:《论语·子张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