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六个故事如下:
桃园三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中结为兄弟,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们表现出的是兄弟间的情义和信义。
孔子教子学礼:
孔子在家中对儿子孔鲤进行教育,强调学习《诗经》和《礼记》的重要性,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体现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和对子女教育的严格要求。
满而不覆:
孔子在庙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称为宥坐之器,认为聪明的人应该守之以愚,功高盖世的人应该守之以让。这反映了孔子倡导的谦虚和自律的精神。
善与人交:
晏婴的车夫因谦虚谨慎而受到提拔,孔子赞扬晏婴的交友之道,认为长久的友谊需要恭敬和尊重。这体现了孔子对人际交往中诚信和尊重的重视。
君子之态:
孔子在处理政务时,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年轻人的救急不救穷的态度,认为君子应该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而不是在对方富裕时锦上添花。
夹谷之会:
在鲁定公与齐景公的会盟中,孔子负责礼仪事务,成功化解了齐国的挑衅,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安全。这体现了孔子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