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孟子的《孟子·告子下》,原文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虞舜、傅说、胶鬲,各有所能,而皆出于忧患。”意思是,舜从田野间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推举,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都是因为处于困境、经历磨难,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表达“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的道理。这与“温水煮青蛙”的原理颇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在逆境中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而在顺境中容易使人丧失进取心,最终导致衰败。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神内涵。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而且鼓舞着无数人投身于为祖国和人民的奋斗与奉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