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
宋程颢《二程遗书》: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宋·苏辙《省事诗》: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唐·刘禹锡《秋江早发》:
昏昏恋枕衾,安见天地英?
宋·杨万里《过沙头》: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宋·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明·郑之珍《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朱熹《论语集注》:
知行合一,方为人生已得之道。
唐代杜牧《洛阳女儿行》:
天下之事,难于岳峰;而功成名就,不在须臾。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与“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