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大摆空城计的典故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面对魏军围攻西城时,因兵力不足而采取的一种智谋。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西城仅剩2500名士兵,而魏将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前来攻打。面对这一危机,诸葛亮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司马懿对他的深深敬畏和猜忌心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藏匿旌旗:
诸葛亮命令将所有旌旗藏起来,以减少城外的视觉信号,使敌军无法判断城内兵力。
大开城门:
他命令士兵打开所有城门,制造出一种城内有伏兵或准备逃跑的假象。
抚琴弹琴: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小书童,携带一张琴,到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镇定自若和胸有成竹。
司马懿的军队到达城下后,看到这一幕,都感到非常疑惑和恐惧。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智谋,认为城内有伏兵,因此选择撤退,从而避免了可能的战斗和损失。
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化险为夷”,意思是通过巧妙的计策将危险转化为安全,化不利为有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通过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