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安全定义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选购与储存
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SC标识。
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选择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饭店和食品商店,查看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的标签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妥善保管好购物凭证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个人卫生与饮食安全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调操作时刀、砧板等食品用工具及盛装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开。
生吃瓜果要洗净,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
预防食源性疾病
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
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食品掺假与伪造
“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
“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
“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食品安全标准与注意事项
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对于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
食物中毒与预防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有毒的食物、相克的食物、加工不当的食物、变质的食物、误食农药等。
判断是否食物中毒的方法包括发病与摄入了某种食物相关、没有传染性、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会同时出现一批相似症状的病人、临床表现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发生食物中毒后的处理方法包括饮水、催吐、导泄、送医等。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厨房和厨具的清洁卫生、不食用有毒的食物、不关顾没有证件的流动摊贩和卫生条件堪忧的食品店、生熟食物分开装、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等。
这些食品安全知识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食用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