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或瑷珲-腾冲线,是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原瑷珲)延伸至云南省的腾冲市,大致呈45度倾斜的直线。
胡焕庸线在中国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还反映了中国东南和西北在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具体来说,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和丹霞地貌为主,是农耕文明区;线西北方则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为主,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胡焕庸线东南方36%的国土居住着96%的人口,而西北方56.2%的国土仅居住着5.9%的人口。这条线还体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
胡焕庸线不仅是地理学家胡焕庸的重大发现,也在2009年被中国地理学会评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一”。这条线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人文地理甚至地理学的范围,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国情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