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组价与清单计价是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两种主要方法,二者在计价依据、项目划分、单价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计价依据
定额组价 以国家或地方发布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及调价系数为基础,采用“量价合一”的政府指导性定价模式。 单价组成包含人工、材料、机械及管理费、利润等。
清单计价
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依据,采用市场竞争定价机制。清单项目综合度较高,一个综合单价可包含多项工序或工程内容。 单价组成包含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及风险因素。
二、项目划分
定额组价
以施工工序为主,内容单一。例如砖砌化粪池按“座”划分,锚杆支护按面积(㎡)综合计算。 工程实体与措施费用合并计算,限制企业自主调整空间。
清单计价
以工程实体为对象,项目综合度高。例如管道安装可包含支架、保温、冲洗等多项内容。 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更简化,仅计算基础轮廓体积,不考虑施工措施。
三、单价组成
定额组价
采用工料单价法,单价仅包含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管理费、利润等间接成本已包含在取费标准中。
清单计价
采用综合单价法,单价包含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及风险因素,更具市场竞争力。
四、工程量计算
定额组价
计算时考虑施工措施(如土方工程包含工作面和放坡),工程量按实际发生量累加。
清单计价
计算规则更规范,通常按图示尺寸计算,不计入施工措施量(如土方工程仅计算基础体积)。
五、计价程序与适用阶段
定额组价
程序固定,适用于工程量较小、施工工艺标准化的工程。
清单计价
需自主组价,适用于工程量较大、施工工艺复杂、市场竞争激烈的工程。
六、其他差异
编码体系: 清单计价有统一编码,便于信息共享;定额计价无编码。 风险承担
综上,定额组价适合政府主导项目或传统工程,清单计价则更适合市场化、精细化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