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忧患能激发斗志,成就功业;安乐能消磨意志,导致颓废和堕落。这一观点出自《孟子·告子下》,并通过列举历史人物和国家的例子来论证这一道理。
详细来说,孟子认为,人只有在经历困难和挑战时,才能激发内心的斗志和潜力,从而成就伟大的事业。相反,如果处于安逸和享乐的环境中,人的意志会逐渐消磨,最终导致颓废和堕落。这一观点强调了逆境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文中提到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和百里奚等历史人物,他们都是出身卑微,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例子进一步证明了忧患对于造就人才的重要性。
此外,孟子还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忧患意识,就会变得懈怠和骄傲,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一观点强调了忧患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通过忧患和安乐的对比,强调了逆境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