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早年的文章,描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冷酷与悲凉。这部作品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困境,但也饱含了对救国救民的坚定决心。以下是《朝花夕拾》十篇的梗概:
《狗·猫·鼠》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通过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这篇文章也讽刺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和军阀统治者。
《阿长与〈山海经〉》
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特别提到了长妈妈为作者买来《山海经》一事,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描写了作者幼时对《二十四孝图》的反感,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
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作者记述了自己正兴冲冲地准备去看“五猖会”,但因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失去了兴致,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无常》
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通过对无常鬼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迷信和残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在青年时代读书、求学的时光,描绘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迷茫。这一篇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与读书成长相关的人生历程。
《父亲的病》
描写了作者父亲生病时的情景,通过描写几位医生的不同态度和治疗方法,揭示了当时医疗行业的腐败和无奈。
《琐记》
表达了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记述了作者在南京求学的经历,包括与范爱农、藤野先生等人的交往和经历。
《藤野先生》
描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个老师——藤野先生,表现了对藤野的怀念以及对其高尚品格的赞颂。
《范爱农》
描写了作者的一个好朋友——范爱农,体现了作者对范爱农的同情与悼念。
这些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事件,反映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