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风林火山)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军队的行动力:行动迅速如风,稳重如林,攻击猛烈如火,不动如山。强调了军队在战争中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十则围之,倍则攻之三,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如果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可以包围它;如果兵力是敌的两倍,就可以进攻它;在狭窄的山路上相遇时,勇敢的一方会获胜。这句话强调了兵力和战术的重要性。
止戈为武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德。这句话表达了和平的重要性,反对无谓的战争。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出自《老子》,意思是:战争是不吉祥的工具,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工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并且要以恬淡的态度来对待。这句话体现了老子对战争的谨慎态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出自《孙子·始计》,意思是:战争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仔细考察和研究。这句话强调了战争对国家的深远影响。
化干戈为玉帛
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把战争和冲突转化为和平共处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理念。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出自《司马法·仁本》,意思是: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经常无端挑起战争,也会失去民心,走向灭亡;天下虽然处于和平的年代,但也要时刻做好战争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否则必将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险之中。这句话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战争的潜在危险。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出自《汉书》,意思是:所谓“先下手为强”,趁对方没有做好准备、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发起袭击,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疏于防范,被动挨打,就会处处受到敌人的压制和打击。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主动出击的重要性。
兵出不名,事故不成
出自《汉书》,意思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发起战争,一定要站在道义之上,是为了正义而战争,才能取得胜利。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无端挑起战争,就必然会遭到失败。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正义性。
兵贵神速
出自《三国志》,意思是:用兵之道,贵在特别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如果问题一次不能解决,双方都做好准备,转为持久战,那就对形势不利了。这句话强调了速度和突然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出自《太公六韬》,意思是:作为三军的统帅,最大的忌讳,就是犹豫不决,错过战机;军队最大的灾难,大家互相猜疑,不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这句话强调了军队团结和果断的重要性。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打仗和做生意一样,应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往往都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这句话强调了突然袭击和出其不意的战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既了解自己一方的情况,也了解对方的情况,那么打起仗来,就会心中有数,怎么也不会遭遇失败了;如果只知道自己的情况,不知道敌人的情况,胜负参半;如果既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也不知道敌人的情况,每次战斗都必定失败。这句话强调了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重要性。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战争形势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态,能够根据敌人的变化而灵活应对,才能取得胜利。这句话强调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