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四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中点。在每年的 3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这一天昼夜几乎相等,各为12小时。
春分的意义包括:
昼夜均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使得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春季的中点:
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阴阳平衡:
春分节气平分昼夜和寒暑,因此人们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进入明媚的春季。
春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地位,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味着春分日后,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总的来说,春分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