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歌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起源说法:
庄子的故事
庄周鼓盆而歌:民间相传,孝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创始人是庄周。庄周在外为官时,母亲病逝,他悲痛欲绝,将老母一生的功绩编成唱词,边击缶边歌唱,形成抑扬顿挫的曲调,民间多仿效之,逐渐流传下来形成孝歌。
庄子戏妻:另一种说法是庄子戏妻说。庄子用破棺承殓田氏,并击缶为歌,鼓之成韵,其词曰:“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终兮,有合有离。”。
周朝时期
周宣王时期:一般孝歌都是从周朝开始,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孝歌的起源与发展。西周宣王时期,贤相张仲老母作古,张仲感激老母的养育之恩,时常向宣王提起,因此从周宣王开始就有孝歌流传至今。
民间说唱艺术
丧家伴灵时的歌:孝道起源于古代,灵堂停在了金殿大厅,庄子文集《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王吊之。庄子则箕踞鼓盆而歌。”《西乡县志·歌谣》载:“丧家伴灵时宾朋之歌也。词调稍雅、凄婉动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县志·风俗》称:“石泉土著寥寥,四方商族聚而成俗。其间冠婚丧祭之仪,有随土著而变者,亦有沿客习而效尤者各相揶揄。”所以孝歌是泛指地区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的混合体。
综合以上说法,孝歌的起源可能与庄子的故事、周朝时期的孝道文化以及民间说唱艺术有关。虽然具体起源时间和创始人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孝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孝道的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