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作为中国传统诗歌体裁,其形式和分类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特点
形式特征 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全诗共28字。其格律要求严格,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起源与发展
该体裁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民歌,成熟于唐代,是近体诗的重要代表形式。
二、格律分类
七言绝句的格律主要分为 平起式和 仄起式两种:
平起平收
首句押韵,例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 平起仄收
首句不押韵,例如: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3. 仄起平收
首句押韵,例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4. 仄起仄收
首句不押韵,例如: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三、代表作品与诗人
王昌龄: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登高》
张继:《枫桥夜泊》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
四、历史地位与评价
七言绝句在唐代达到巅峰,代表诗人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通过此体裁展现了深邃的思想与卓越的艺术成就。明清时期,赵翼等学者进一步理论化,认为七绝起源于萧纲、虞世南或初唐四杰。